問題七:糾正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爸媽問:如果小朋友已經在家中接觸到大量“不夠純正”的廣東話、普通話或者英文,以後會不會很難改正?可以怎樣幫助他們的每種語言都盡可能達到“純正”的程度?

如果小朋友已經在家中接觸到大量“不夠純正和標準”的廣東話、普通話或者英文,而小朋友並沒有其他渠道接觸到所謂“純正和標準”的語言的話,小朋友的語言的確會與我們心目中的“標準”存在一定距離。但是我們要明白語言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0-12歲的小朋友的語言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想小朋友的語言達到我們心目中“純正”的標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儘早爲他們創造一個優質的語言環境,讓他們大量與以這些語言為母語的大人或者小朋友互動和學習。除了和真人互動之外,觀看卡通片或者參加網上語言課程都可以是優質語言輸入的來源,關鍵是家長要知道如何選擇和善用這些資源。

以下幾種做法對0-3歲小朋友的語言發展作用非常有限,請家長謹慎使用:

  • 僅讓小朋友獨自觀看網上短片而沒有回顧、討論、思考和總結短片内容;
  • 僅讓小朋友聆聽外語歌曲,而沒有在生活中使用歌詞中出現的詞彙和句子;
  • 僅讓小朋友獨自翻看印有外文字句的書籍和繪本,而沒有為他們讀出字句並講解故事内容。

家長可以發現,被動的聆聽和觀看只是語言學習的一部分,並不能夠保證小朋友能夠自由運用他們聽和看到的語言知識,家長應該鼓勵和帶動小朋友將被動的語言知識轉化為主動的語言知識,對於0-6歲的小朋友來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使用這種語言進行人際互動。

但是,家長和小朋友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要讓小朋友的兩文三語樣樣都達到純正標準,對大多數家庭來説可能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家長可以按照小朋友每個階段的語言發展强弱和學業目標來幫他們制訂學習計劃,側重其中一兩種語言。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提醒自己,在香港,有了兩文三語的能力,我們的小朋友已經擁有豐富的語言資源和人生選擇,其實未必需要樣樣都要精通,都一樣可以有精彩和豐盛的人生。

本頁内容為研究團隊原創,所有權利保留。

若你喜歡我們的問答,請分享我們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