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内容為研究團隊原創,所有權利保留。
若你喜歡我們的問答,請分享我們的網頁。
1. 報名參加你們研究的家庭中,有很多家庭都正在培養三語幼兒嗎?
- 不多。
- 報名的家庭都特別關心孩子語言發展,大多數都表示希望孩子在三歲的時候能講兩三種語言,但是實際上只有大約5%的家庭正在有規律地使用三種語言與孩子溝通 。雖然有些家庭的語言資源十分豐富(例如: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加起來至少能流利地使用三、四種語言),但是真正能善用豐富的語言資源,像「春風化雨」般為孩子提供持續、穩定、高效的語言輸入,從而培養出雙語或者三語幼兒的家庭卻寥寥可數。
2. 培養三語幼兒的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對有心培養三語幼兒的家長,你們有什麼建議?
- 三大障礙:第一是對早期三語學習缺乏科學的認識,第二是家庭內部缺乏所需的語言資源或者不能有效率地分配語言資源,第三是主要照顧者無法長期配合。
- 之所以把缺乏科學的認識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很多家長表示擔心孩子過早接觸多種語言會產生語言混淆的家長,認為要待孩子完全掌握母語後才可以學習外語,我們經常要幫家長澄清關於語言學習的迷思。凡符合條件參加是次研究的家庭,我們都會跟家長面談,幫助家長了解自己的語言資源,就如何提供最佳語言輸入方案提出我們的建議,但家長是否採用或是否堅持實施我們的建議,在整個研究計劃過程中,我們並不會干預。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們希望給家長和孩子帶來更多的選擇,讓他們知道「原來我們有這麽多資源,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做」。早期三語學習是一個非常前沿的領域,有許多問題尚未被研究得透徹。但從現有的研究成果清晰見到:有心培養三語幼兒的家長一定要有科學的認識,一定要落實資源,一定要長期堅持。
3. 培養三語兒童需要什麼語言資源? 什麼是有效率地分配語言資源? 需要父母和其他照顧者分別跟孩子講不同的語言嗎?
- 所需的語言資源是孩子的照顧者團隊中要有能夠流利使用這三種語言的人(不一定是同一個人),最佳的分工是讓每一個照顧者都能夠與孩子使用他們最流利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
- 如果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能夠每個人與孩子說一種不同的語言,並且照顧者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有保證、互動品質也高,那麼「一人一語」或「一親一語」的做法當然是培養均衡發展三語兒童極好的做法,然而能夠做到這樣的香港家庭卻屈指可數。 我們最常見到的是照顧者主要由母親、長輩和外籍家庭傭工(工人姐姐)組成,而父親與孩子高質量地互動的時間卻不多。 我們看到不少個案,在孩子的整個「照顧者團隊」中,只有母親能夠流利地使用兩種或三種語言,所以為孩子提供兩種甚至三種語言輸入的職責,就只能由母親一人獨力承擔,而母親往往還有全職工作。 當然,我們也遇過父親積極參與育兒的個案,這些父親與孩子的溫馨互動令我們印象深刻。
4. 如果孩子已滿1歲,能夠聽懂很多中文指令,家長這個時候才決定開始嘗試與孩子說英語, 一開始需要先藉助翻譯的方法來確保孩子聽懂嗎?
- 不需要。
- 1歲的孩子可以通過日常的互動自然地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所以無論是先中後英還是先英後中的翻譯法,從孩子的角度來說,都是多此一舉。這跟在中文句子裡夾雜英文單詞或者在英文句子裡夾雜中文單詞一樣,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說,是徒勞無益的做法。如果家長的英文程度足夠應付對話的需要,可以放心地跟孩子大段使用英語。用清晰和略為誇張的語調、簡單重複的詞彙、流暢連貫的語句結合孩子眼前的事物和情景來向他們介紹一種新的語言,比所謂的「翻譯法」有效得多。 剛開始的時候有些孩子會覺得新奇激動,有些則視若無睹,甚至感到抗拒,我們鼓勵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情緒的前提下多次反覆嘗試。這和讓嬰兒嘗試新的固體食物有異曲同工之妙:一開始不太接受,那先試兩口;一開始不能接受全天說英語,那先說半小時,循序漸進。但是如果家長覺得難以堅持大段使用外語,要依靠翻譯來「緩衝」,或者家長平時說話習慣幾種語言夾雜的模式,一時間難以改變一貫的說話方式,則另作別論。
5. 如果家中語言資源不足,但是父母培養三語兒童的心願或者需求又非常迫切,那麼他們可以怎樣從電子產品中補足呢?
-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電子產品可以作為學習外語的輔助小工具,但是用法卻十分講究,以免適得其反。
- 家長可以通過使用點讀筆、播放錄音或者錄影節目等方法來跟孩子一起學習外語。如果單純讓孩子自己操控這些電子器材、在無人陪伴的情況下單獨聆聽或者觀看這些節目,學習的效果很難得到保證,而且長時間觀看電子螢幕對孩子的視力和認知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推薦的做法是家長帶領孩子一起學習。 舉個例子,風靡全世界的英國卡通片「Peppa Pig」就是一套很好的英語教材,每集5分鐘,適合2歲以上孩子和家長一起觀看。家長可以每天安排一集,看完後跟孩子回顧片中的人物和情節,用他們的周邊產品(例如毛絨玩具、積木、砌圖)扮演角色、重現故事情節,這樣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一門新的語言。 這個卡通片也有普通話和粵語版本,家長可以自由選擇。
6.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與孩子一起讀書呢? 怎麼樣為0-3歲以中文為主的小朋友挑選合適的英文圖書?
- 從孩子可以獨立坐穩就可以開始與孩子”讀書”。這裡是我們團隊為母語為中文的兒童選擇的英文圖書書單以及用法介紹,供家長參考。
- 最初的讀書可以是跟孩子一起看一些大卡片或者大掛圖,跟孩子指認上面的物品、分辨顏色、比較大小、模仿動物的叫聲和動作,或者根據圖片來指認家裡的實物,都是很好的閱讀準備。1歲半以後則可以選擇一些圖形簡單、色彩鮮明的圓角手掌卡片書,讓孩子體會自己翻書的樂趣、建立前後書頁之間的順序感。到了2、3歲,可以選擇有不同任務以及一定故事情節的繪本。培養孩子讀書習慣非一日千里之事,需要長期慢慢建立,0-3歲的孩子容易被新鮮刺激的事物吸引,很快會對不感興趣的舊事物厭倦,所以要允許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和卡片,允許他們「沉迷」他們喜歡的某一個故事甚至是某一個畫面,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長時間坐定定從頭到尾讀完家長指定的某一本書。
7. 為孩子選擇一個語言類的playgroup來補足家中欠缺的語言資源是一個可取的做法嗎? 選擇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 優質的playgroup可以成為優質的語言輸入來源,是可取的做法。 選擇標準方面,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老師的語言水準越接近母語水準越好,老師的教學互動性越高越好。
- 家長可以帶孩子嘗試一下,看看在孩子情緒穩定的狀態下,老師的講話是否能夠引起孩子的注意、得到孩子的眼神、手勢甚至語言的積極回應。 互動性高的playgroup有這樣的特徵:老師有與每個孩子一對一互動的機會;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反應來調整互動的策略(眼神和手勢);老師的發音清晰、語調有明顯的高低快慢變化 、肢體動作豐富。 好的雙語或者三語playgroup會在一段時間內只使用一種語言,而不會依賴中英夾雜的翻譯法來組織課堂活動和推進教學。
8. 三語小朋友會不會相比單一語言輸入的小朋友開口說話遲? 大約會遲多久?
- 可能會。
- 嬰兒無論學習多少種語言,都要得到每一種語言足量的語言輸入,才會開口講這種語言。 雖然我們還不清楚所謂的「足量」究竟包含多少個詞或多少個句子,但是雙語和三語的孩子因為要把接收語言輸入的總時間分成兩、三份,所以很可能每一種語言的輸入都比單語的孩子少,因此很有可能會較遲才開口說話,這跟病理性的語言障礙和語言發展遲緩有所不同。從我自己的孩子看來(都是有系統地接受粵普英三語輸入的男孩,也是現在僅有的有系統研究成果的粵普英三語幼兒個案),1歲半以前能夠聽懂三種語言的基本指令,只能說個別單詞;1歲半左右開始大量說單詞,而且是三種語言一起爆發;2歲多能夠說短句子;3歲能夠用三種語言說流暢的長句子,在某些方面更能超越單語兒童。話雖如此,孩子的這段「沉默期」無可避免會對家長的認知和耐性產生
了極大考驗,作為一個母親,我理解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焦慮或者壓力而中途放棄原本堅持的三語輸入而轉為單語或者雙語,來換取孩子早些開口說話;不過見到這些個案,我仍然覺得非常可惜,因爲很可能只要家長再堅持多一段时间,繼續為孩子提供系統、充足和優質的語言輸入,小朋友可能馬上就開口了。
9. 你們家的三語寶寶Leo現在的語言發展怎樣?養育三語寶寶需要投入這麽多心思和努力,有沒有特別覺得欣慰的時刻?
- 三語寶寶Leo現在已變成了三語小學生Leo,並且對語言和語言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熱愛閲讀,有很强的「元語言意識」,經常與我討論語言學問題。
- Leo小時候通過「一親一語」和「一日一語」的輸入組合自然地學習了三種語言,三歲以前普通話和粵語較強,英語較弱;後來三種語言的強弱發生了變化,暫時來說英語最為流利,而普通話和粵語次於英語,這與他學校的語言環境有關。從幼稚園開始,老師就說Leo在英文、中文和普通話課堂上都十分專心,喜歡和老師互動;無論同學說哪一種語言,Leo都可以和他們交朋友。Leo做了哥哥之後,我們發現,他和弟弟Louis玩遊戲、讀繪本的時候主要使用他最擅長的英語,這給弟弟提供了 一個優質的英語輸入來源,彌補了母親英語輸入時間和品質的不足。弟弟也會主動用英語和哥哥交流。我們剛剛為弟弟完成了三歲的三語詞彙測試,與哥哥同期發展相比,弟弟的三語發展更為平衡,英語發展比哥哥同期更好,這並不是我們刻意安排的,是哥哥帶給我們的一個小驚喜。現在弟弟也能流利地使用三種語言並且根據說話者的語言自由轉換。最近因爲疫情,幼稚園上網課,弟弟雖然只有三歲,但是中英普的課程,他都基本上可以專心聼老師指令,與老師互動,這令我們感到很欣慰,過去數年的時間和心血都是值得。弟弟的語料庫數據採集剛剛完成,還在整理和分析中,詳細全面的報告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10. 你們的研究進展順利嗎? 還接受報名嗎?
- 還算順利,我們的新一輪招募放寬了年齡限制,但是暫時我們只缺少三語家庭。
- 三語小朋友本來就非常稀少,加上最近香港疫情肆虐,我們遇到不少困難。 感謝過去一年來150多個家庭報名參加我們的項目,我們和所有家庭都聯繫過,與100多個家庭見過面、了解過他們的語言輸入模式 ,然後邀請了其中一部分家庭加入了我們的追蹤研究。 目前大部分的招募計劃已經完成,但是我們還需要更多家中有粵普英三語資源、並且願意和我們一起探索如何把這些資源轉化為小朋友的語言能力的家庭加入。歡迎家中有0-3歲三語小朋友的家庭加入我們的研究,與我們一起堅持。詳情請參見我們的新海報。
本頁内容為研究團隊原創,所有權利保留。
若你喜歡我們的問答,請分享我們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