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十问 第二期

本页内容为研究团队原创,所有权利保留。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问答,请分享我们的网页。

1. 报名参加你们项目的家庭中,有很多家庭正在培养三语幼儿吗?
  • 不多
  • 报名的家庭都特别关心孩子语言发展,大多数都表示希望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会讲两三种语言,但是实际上只有大概5%的家庭正在有规律地跟孩子使用三种语言。虽然有的家庭中,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加起来至少能流利使用三、四种语言,语言资源算是很丰富了,但是真正把这些资源利用整合起来,像“春风化雨”一样转化为持续、稳定、高效的孩子的语言输入、在三岁前培养出能够流利使用双语或者三语幼儿的家庭,真的少之又少。
2. 培养三语幼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对有心培养三语幼儿的家长,你们有什么建议?
  • 三大障碍:第一是对早期三语习得缺乏科学的认识,第二是家庭内部缺乏所需的语言资源或者欠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是主要照顾者无法长期配合。
  • 之所以把缺乏科学的认识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很多家长表示担心孩子过早接触多种语言会导致语言混淆,认为只有母语完全掌握好了才可以学习外语,我们需要跟这些家长做科普工作。凡是我们邀请参加我们项目的家庭,我们都会跟家长面谈,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语言资源,就最佳语言输入配置提出我们的建议方案,但是家长是否采用我们的方案、是否实施我们的方案以及能坚持多久,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并没有干预。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希望给家长和孩子带来更多的选择,让他们知道“原来我们有这么多资源,原来我们还可以这么做”。早期三语习得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有许多问题尚未研究透彻。但从已经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心培养三语幼儿的家长,一定要科学认识、落实资源、长期坚持。
3. 培养三语儿童需要什么语言资源?什么配置是最优配置?需要父母和其他照顾者分别跟孩子讲不同的语言吗?
  • 所需的语言资源是孩子的照顾者团队中要有能够流利使用这三种语言的人(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最优的配置是让每一个主要照顾者都能够跟孩子使用他们最流利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
  • 如果孩子的主要照顾者能够每个人跟孩子说一种不同的语言,并且照顾者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也有保证、互动质量也高,那么“一人一语”或“一亲一语”的做法当然是培养均衡发展的三语儿童极好的做法。但是中国家庭极少能做到这种资源配置。我们最常见到的是照顾者主要由母亲、长辈和保姆组成,父亲跟孩子高质量互动的时间不多。我们看到不少个案,在孩子的整个“照顾者团队”中,只有母亲一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两种或者三种语言,所以只能由母亲一个人承担为孩子输入两种甚至三种语言的重担,而母亲往往还有全职工作。当然,我们也看到父亲深度参与育儿的个案,这些父亲与孩子的温馨互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如果当孩子已经1岁了,粤语和普通话都能够听懂很多了,家长这个时候才决定开始尝试跟孩子说英语,一开始需要先借助翻译的方法来确保孩子听懂吗?
  • 不需要。
  • 1岁的孩子可以通过日常的互动自然地习得任何一种语言,所以无论是先中后英还是先英后中的翻译法,从孩子的角度来说,都是多此一举。这跟在中文句子里面夹英文单词或者在英文句子里面夹中文单词一样,从孩子学习的角度来说,都不是必要的做法。如果家长的英语水平足够应付对话的需要,可以放心地跟孩子大段使用英语。用清晰且略为夸张的语调、简单重复的词汇、流畅连贯的语句结合孩子眼前的事物和情景来向宝宝介绍一种新的语言,比所谓的“翻译启蒙法”有效得多。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宝宝会觉得新奇激动,有的宝宝则会不回应甚至抵触,我们鼓励家长在照顾孩子情绪的基础上多次反复尝试。这跟给宝宝介绍一种新的辅食有相似之处:一开始不接受,没关系,改天再试;一开始没办法全天都讲英语,没关系,先讲半小时。但是如果家长觉得难以坚持大段使用外语,要依靠翻译来“缓冲”,或者家长平时说话就是几种语言夹杂的模式,一时很难改变说话习惯,那则是另外一回事。
5. 如果家中语言资源不足,但是父母培养三语儿童的心愿或者需求又非常迫切,那么他们可以怎么样从电子产品中补足呢?
  •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电子产品可以作为学习外语的辅助手段,但是用法很有讲究。
  • 家长可以通过使用点读笔、播放音频或者视频节目等方法来跟孩子一起学习外语。如果单纯让孩子自己摆弄这些电子器材、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单独收听或者观看这些节目,学习的效果很难得到保证,而且长时间观看视频节目对孩子的视力和认知发展有害无益。我们推荐的做法是家长领着孩子一同学习。举个例子,风靡全世界的英国卡通片《小猪佩奇》就是一个很好的英语启蒙教材,每集5分钟,适合2岁以上孩子和家长一起观看。家长可以每天安排一集,看完后跟孩子回顾片中的人物和情节,使用他们的周边产品(比如毛绒玩具、积木、拼图)扮演角色、重现故事情节,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门新的语言。这个卡通片也有普通话和粤语版本,家长可以自由选择。
6.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给孩子读书呢?怎么样为0-3岁以中文为主的小朋友挑选合适的英文绘本?
  • 从孩子可以独立坐稳就可以开始跟孩子“读书”。这里有我们团队为以中文为母语的孩子推荐的英文亲子阅读书单以及用法介绍,供家长参考。
  • 最初的读书可以是跟孩子一起看一些大卡片或者大挂图,跟孩子指认上面的物品、分辨颜色、比较大小、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或者根据图片指认家里的实物,都是很好的阅读准备。1岁半以后则可以选择一些图形简单、色彩鲜明的圆角手掌卡片书,让孩子体会自己翻书的乐趣、建立前后书页之间的顺序感。到了2、3岁,可以选择有不同任务以及一定故事情节的绘本。读书的习惯是需要长期慢慢建立的,0-3岁的孩子容易被新鲜刺激的事物吸引,很快会对不感兴趣的旧事物厌倦,所以要允许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喜欢的书和卡片,允许他们“沉迷”他们喜欢的某一个故事甚至是某一个画面,不需要逼迫孩子一定要长时间“坐定定”从头到尾读完读家长指定的某一本书。
7. 为孩子选择一个语言类的早教班来补足家中欠缺的语言资源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做法吗?选择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 优质的早教班可以成为优质的输入来源,值得推荐。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老师的语言水平越接近母语者水平越好,老师的教学互动性越高越好。
  • 家长可以带宝宝尝试一下,看看在宝宝情绪稳定的状态下,老师的讲话是否能够引起宝宝的注意、得到宝宝的眼神、手势甚至语言的积极回应。互动性高的早教班有这样的特征:老师有跟每个宝宝一对一互动的机会;老师会根据宝宝的反应来调整互动的策略(眼神和手势);老师的发音清晰、语调有明显的高低快慢变化、肢体动作丰富。好的双语或者三语早教班会在一段时间内只使用一种语言,而不会主要依靠中英夹杂的翻译法来组织课堂活动和推进教学。
8. 三语宝宝会不会相比单一语言输入的宝宝开口说话更晚一些?大概会晚多少?
  • 可能会。
  • 婴儿无论学习多少种语言,都要得到每一种语言足量的语言输入,才会开口讲这种语言。虽然现在我们还不清楚所谓的“足量”到底是多少个词或句子,但是双语和三语的孩子因为要把接收语言输入的总时间分成两、三份,所以很可能每一种语言的输入都比单语的孩子要少,因此晚点才开口说话是正常的,这跟病理性的语言障碍和语言发展迟缓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从我自己的孩子看来(都是系统接受粤普英三语输入的男孩,也是现在仅有的有系统研究成果的粤普英三语幼儿个案),1岁半以前能够听懂三种语言的基本指令,只能说个别单词;1岁半左右开始大量说单词,而且是三种语言一起爆发;2岁能够说短句子;3岁能够用三种语言说流畅的长句子,在某些方面赶超单语和双语儿童。话虽如此,孩子的这段“沉默期”是对家长的认知和耐心的极大考验,作为一个母亲,我很理解有些家长可能会因为焦虑或者迫于压力而中途放弃原本坚持的三语输入而转为单语或者双语,来换取孩子早开口说话;但是看到这些个案,我还是觉得非常可惜,因为很可能只要再坚持一下,继续为孩子提供系统、充足和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孩子很可能马上就开口了。
9. 你们家的三语宝宝黎偶现在怎么样了?养育三语宝宝花费这么多心力,有没有特别欣慰的时刻?
  • 三语宝宝黎偶现在变成了三语小学生黎偶,并且对语言和语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热爱阅读,“元语言意识”很强,常常跟我讨论语言学问题。
  • 黎偶小时候通过“一亲一语”和“一日一语”的输入组合自然习得三种语言,三岁以前普通话和粤语较强,英语较弱;后来三种语言的相对强弱发生了变化,暂时来说英语最为流利,普通话和粤语次之,这跟他学校的语言环境有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反映黎偶上英文、普通话和粤语课都很专心,爱跟老师互动,能跟说不同语言的同学交朋友。黎偶当了哥哥之后,我们发现,他跟弟弟玩游戏、读绘本的时候主要使用他最擅长的英语,这给弟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英语输入来源,弥补了母亲英语输入时间和质量的不足。弟弟也会主动用英语跟哥哥交流。我们刚刚为弟弟完成了三岁的三语词汇测试,跟哥哥同期的发展比起来,弟弟的三语发展更为平衡,英语的发展比哥哥同期还要好,这并不是我们刻意安排的,是哥哥带给我们的一个小惊喜。现在弟弟也能流利使用三种语言并且根据说话者的语言自由转换。最近因为疫情,幼儿园改为网课,弟弟虽然只有三岁,但是粤普英的网课,他都可以专心听讲,跟着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跟老师互动,这些“小确幸”让我们感觉很欣慰,过去数年的时间和心血都是值得的。弟弟的语料库数据采集刚刚完成,还在整理和分析中,详细全面的报告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10. 你们的研究进展顺利吗?还接受报名吗?
  • 还算顺利,我们的第二轮招募放宽了年龄限制,但是暂时只需要三语家庭。
  • 三语宝宝本来就非常稀少,加上最近香港疫情肆虐,我们遇到不少困难。感谢过去一年来150多个家庭报名参加我们的项目,我们跟所有家庭都联系过,跟100多个家庭见过面、了解过他们的语言输入模式,然后邀请了其中一部分家庭加入了我们的跟踪研究。目前大部分的招募计划已经完成,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家中有粤普英三语资源、并且愿意跟我们一起探索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为宝宝的语言能力的家庭加入。我们相信我们正在做一件异常艰难但却意义非凡的事情:通过这些三语家庭的追踪数据,我们希望探讨如何通过培养三语幼儿来实现推广普通话、保护地区方言以及启蒙国际语言的目标。欢迎家有0-3岁三语宝宝的家庭加入我们的研究,跟我们一起坚持。详情请见我们的新海报

本页内容为研究团队原创,所有权利保留。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问答,请分享我们的网页。